黄鹤山樵山水为杨考功宗器题

黄鹤山樵已仙去,风采惟留画中趣。
几回把玩欲招呼,海阔天高不知处。
但见一亭临大河,远峰对面如青螺。
孤洲水花晚色净,疏林落叶秋声多。
少年我忆游江汉,好山最喜推篷看。
迩来寄足尘海中,梦魂长到黄芦岸。
考功家近七闽山,雅怀亦似水云閒。
题诗不尽莼鲈兴,何日相期解绶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一幅山水画的欣赏,同时融入了对往昔游历的回忆和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流畅,展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前四句:开篇点明画作的作者"黄鹤山樵"已经离世,但他的风采和画中的趣味依然留存。作者反复欣赏这幅画,甚至想与画中人对话,但画中景色辽阔,不知从何说起。这里既表达了对画家的敬仰,也侧面烘托出画作的生动传神。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画中景色。画中有亭台临河,远山如螺,孤洲水色澄净,秋林落叶萧瑟。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见到这幅山水画。接着作者由画及人,回忆起年轻时在江汉一带游历的往事,那时最爱在船中欣赏两岸青山。如今身处尘世,却常常梦回那片芦苇丛生的水岸。这段描写将画境与回忆交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切眷恋。

最后四句:转向对画作收藏者杨考功的描写。说杨考功家靠近福建的群山,性情雅致如闲云野鹤。作者在题诗时不禁想起家乡的莼菜鲈鱼(用晋代张翰思乡的典故),期待有一天能与友人一同辞官归隐。这里既赞美了友人的高雅品格,也抒发了自己向往归隐的心志。

全诗以画为媒介,串联起对艺术、自然和友情的感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对自然山水的真挚热爱,以及身处官场却心向田园的矛盾心情,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