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台北文庙感赋①(发表于1933年)

四十年前曾谒圣,彬彬礼乐肃宗风。
迄今芹藻香谁采,自昔鸾旗影已空。
美富宫墙千古仰,高坚道德万人崇。
欣看鲁殿岿然在,无复秦灰劫火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1933年参观台北文庙时有感而发。全诗通过对比四十年前后文庙的变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惋惜和对儒家精神永存的信念。

前四句写今昔对比:四十年前来祭拜孔子时,这里礼乐庄严、传统井然;如今却无人再来祭祀("芹藻"指祭品),昔日仪仗("鸾旗")也消失了。用"香谁采""影已空"生动表现出传统文化被冷落的现状。

后四句转为赞叹:虽然表面衰败,但孔庙建筑("宫墙")依然壮观,儒家道德标准("高坚道德")永远值得尊崇。最后用"鲁殿"(孔子故乡建筑)比喻文庙,说它像经历过秦朝焚书坑儒却依然屹立,暗示真正的文化精神是烧不尽的。

全诗妙在哀而不伤,既有对传统流失的叹息,又坚信文化精髓永不消亡。就像我们看到古建筑破败会心疼,但知道其中蕴含的精神永远有价值。这种既现实又乐观的态度,正是诗歌打动人心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