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壁立招提
偷来五岳图,兼天净未已。
远霭在空濛,穷照到无始。
毋劳大匠斲,登高损屐齿。
悲风千里来,深谷寒云起。
虚室既生白,河清应可俟。
须弥旧有山,祇洹今无轨。
何缘露电叹,已入冰壶里。
欲观空非空,须尽理外理。
远霭在空濛,穷照到无始。
毋劳大匠斲,登高损屐齿。
悲风千里来,深谷寒云起。
虚室既生白,河清应可俟。
须弥旧有山,祇洹今无轨。
何缘露电叹,已入冰壶里。
欲观空非空,须尽理外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同时暗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自然意境的营造
诗人用"偷来五岳图"开篇,将五岳美景比作偷来的画卷,展现出一片未经雕琢的天然美景。"远霭""深谷寒云"等意象勾勒出朦胧悠远的山水画面,而"悲风千里来"又为这幅静景注入了动态的生命力。
2. 禅意哲理的渗透
诗中"虚室生白""河清可俟"等句暗含道家思想,表达内心清净自然能见到光明。"须弥山""祇洹园"等佛教典故的运用,则暗示着对永恒与无常的思考。最后"欲观空非空"点出超越表象、探究本质的禅理。
3. 人生境界的追求
"毋劳大匠斲"反对人为雕琢,倡导顺应自然;"登高损屐齿"暗喻刻意追求反而适得其反。诗人通过"露电叹""冰壶里"的对比,表达对短暂人生的感悟,最终指向超越常规认知的更高境界。
全诗将山水之美与哲学思考完美融合,语言看似写景实则句句含理,引导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思考生命本质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