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采香径,送吴县张令升佐嘉定州

泰伯常采药,深蹊入芳菲。攀桂作帷帐,纫兰制裳衣。

坐令文身俗,悉从端委归。支胤后世君,礼让日渐违。

迷阳行棘足,蘼芜露沾衣。三秀不改度,斋房耀灵辉。

撷之荐瑶席,神享民是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传统礼让精神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泰伯常采药”,泰伯是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象征着高洁的品德。诗人通过描绘泰伯在芳香四溢的小径上采药,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这里的“深蹊入芳菲”和“攀桂作帷帐,纫兰制裳衣”都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仿佛泰伯在与自然对话,用桂树和兰草装饰自己的生活,表现出一种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文身俗”和“端委归”,这里“文身俗”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而“端委归”则是指恢复传统的礼让之风。诗人希望这种古朴的习俗和礼让精神能够回归,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然而,“支胤后世君,礼让日渐违”则是对现实的无奈感叹,后世的君主逐渐背离了这种礼让精神,社会风气也随之恶化。

诗中还描绘了“迷阳行棘足,蘼芜露沾衣”的景象,这里的“迷阳”和“蘼芜”都是指野草和荆棘,象征着现实的艰难与困扰。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传统美德的怀念。

最后,诗人提到了“三秀不改度,斋房耀灵辉”和“撷之荐瑶席,神享民是依”,这里的“三秀”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植物,象征着不变的美好与纯洁。诗人希望通过这种美好的事物来祭祀神明,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对传统美德的怀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回归礼让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这种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