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模仿,核心围绕王羲之的《兰亭序》展开。
前两句说:书法字体千变万化像云一样多姿,但后人最推崇的永远是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写的《兰亭序》。这里用"云"比喻书法风格的多样性,突出《兰亭序》的至高地位。
后两句用唐太宗把《兰亭序》陪葬昭陵的典故,说真迹失传后,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吴兴人)学王羲之学得最像。但诗人暗中质疑:这种模仿真的能再现原作精髓吗?"尽道"二字透露出大众评价的盲目性。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云"的意象生动表现书法艺术的变幻之美
2. 通过对比真迹失传与后人模仿,引发对艺术传承的思考
3. 最后一句表面夸赵孟頫,实则暗含"模仿终难超越原创"的深意
诗人其实在说:真正的艺术杰作如同《兰亭序》,后人再努力模仿也只能得其形,难传其神。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