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彦徵溪山小景图

曾泛苕溪看晚霞,红帘小艇稳于车。
水通孤岸桥依竹,路入重林屋傍花。
风外眠鸥惊客笛,云中吠犬隔仙家。
秋波千顷芙蓉老,谁觅王孙旧钓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带我们走进画中的世界。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勾起回忆:诗人曾坐着挂红帘的小船在苕溪看晚霞,小船比马车还稳当。这里用"稳于车"的比喻,既写出水波平静,又透出悠闲惬意的心情。

中间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画卷:溪水绕过孤岸,小桥掩映竹林;小路通向密林深处,花丛旁露出人家。突然风中传来笛声惊飞水鸟,云深处犬吠声隐约可闻,仿佛仙境就在不远处。这些画面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连声音都描绘得立体鲜活。

最后两句转向秋日景象:千顷湖面芙蓉凋谢,诗人不禁感叹:当年隐士垂钓的小船,如今谁还会去寻找呢?这里用"王孙"暗指画作主人,将眼前秋景与画中往事联系起来,流露出淡淡的物是人非之感。

全诗妙在把静态的画作写得生机盎然,通过"惊鸥""犬吠"等动态细节,让读者仿佛能听见画中声音。结尾的感慨又给美景蒙上一层时光滤镜,让人感受到画作背后的人文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