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 其二

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
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
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
空馀忍辱草,相对色萋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五台山雪岭之巅静坐修行的场景,充满禅意和苍茫的天地感。

开头两句"雪岭顶危坐,乾坤四顾低"很有画面感:僧人独自坐在陡峭的雪山之巅,环顾四周,感觉整个天地都在自己脚下。这种高处俯瞰的视角,既展现了五台山的高峻,也暗示修行者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中间四句用大跨度的地理意象"河横于阗北,日落月支西",把视野拉到遥远的西域。于阗河在新疆,月支是古代西域国名,这些地名营造出苍茫辽阔的空间感,说明僧人冥想时心游万仞,思绪飞得很远。

"水石香多白,猿猱老不啼"转向近处景物:溪水和山石泛着清冷的白光,连山中的老猿都安静不叫。这两句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烘托出雪山环境的纯净与寂静。

最后两句"空馀忍辱草,相对色萋萋"最有意境:只剩下名叫"忍辱"的草(佛教常用忍辱代表修行)与僧人为伴,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茂盛。这里把草拟人化了,"相对"二字让草也有了灵性,暗示修行虽孤独,但自然万物都是道友。

全诗通过由远及近、由实到虚的描写,把高山修行的孤寂与天地同在的禅悦完美结合。最妙的是结尾的忍辱草,既是实景,又暗含佛理,让人感受到修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