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书怀

霜晨闲踏旧鱼矶,地僻应怜屐齿稀。
何处水云孤雁叫,满天风雪一僧归。
杜陵广厦蓬茅是,白傅长裘犊鼻非。
岂独袁安正僵卧,千村随在足寒饥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野望书怀》通过描绘一幅冬日清晨的冷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间疾苦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诗人站在结霜的清晨,闲步在旧时的鱼矶旁,感叹这个地方偏僻,人迹罕至。接着,他听到远处孤雁的叫声,看到漫天风雪中一个僧人独自归来,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凄凉。

诗人随后引用了杜甫和白居易的典故。杜甫曾梦想建造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但现实中他自己也只能住在简陋的茅屋中;白居易曾写过长裘诗,表达了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但现实中他的生活也并非奢华。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最后,诗人指出,不仅仅是自己感到寒冷和饥饿,整个乡村的百姓都在经受着同样的苦难。这种普遍的贫困与寒冷,让诗人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无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清晨的冷清景象,结合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它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不幸与苦难,唤起我们对社会公平与人道关怀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