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秋日旅食京师偶成咏物二首 其二

声声哀怨出林业,琴自无弦曲自工。尽汝抑扬鸣驿路,是谁赏识到焦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秋天里听到的某种声音(可能是蟋蟀或乐器声),实际上暗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两句"声声哀怨出林业,琴自无弦曲自工"说的是:从树林里传来哀怨的声音,虽然没有琴弦,却自然成曲。这里用"无弦琴"的典故,暗指不需要刻意表现,自然流露的才华。

后两句"尽汝抑扬鸣驿路,是谁赏识到焦桐"意思是:任凭你在驿站路上高低起伏地鸣叫(或演奏),又有谁能像蔡邕识得焦尾琴那样,真正赏识你的价值呢?"焦桐"用的是蔡邕从烧火木料中抢救出制琴良材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全诗妙在借物抒情,把自然界的声音比作无弦之琴,把无人赏识的处境比作被埋没的良材。诗人用秋天常见的景物,道出了古代文人普遍面临的困境:纵有才华,却难遇伯乐。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抱怨更耐人寻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