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是一首描述青紫峰亭景色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峰和小亭的美丽景象。
1. “铁壁嶙峋构小亭”:诗人描述了山峰像铁壁一样险峻,构成了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这里用了“铁壁嶙峋”来形容山峰的陡峭和奇特。 2. “潇然云栋接风棂”:诗人用“潇然”来形容云栋,表达出山峰高耸入云、气势潇洒的感觉。云栋指的是高大的亭台建筑,“接风棂”则描绘了风从亭子的空隙中穿过的情景。 3. “烟光横抹半峰紫,山色不磨千古青”:这两句诗描绘了青紫峰亭的景色。山峰被烟雾缭绕,呈现出紫色,而山体的本色则是永恒的青色,历经千年不变。 4. “老去久无金马梦”:诗人可能感叹自己年老,已经没有当年的梦想和激情。“金马”可能指代某种追求或者梦想。 5. “归迟应愧草堂灵”:诗人可能觉得自己归来的时间已经延迟,对于草堂(可能是他的居所或者某个圣地)感到愧疚。 6. “明经拾芥成何事”:可能表示诗人回顾自己通过学习和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这里的“拾芥”可能指代学习或者取得成就的过程。 7. “得似朝来对翠屏”:最后,诗人可能感慨自己的成就与眼前的青紫峰亭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青紫峰亭就像是一道翠绿的屏障,显得如此美丽和壮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青紫峰亭的美丽景色,同时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他感叹自己的老去和梦想的变化,但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他又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这种情感与景色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独特的魅力。
陈应辰
陈应辰,字清沟,东莞(今属广东)人。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领乡荐。以恩为南恩州司法参军,历龙川县丞,连州推官。五年后致仕,卒年八十馀。事见明《广州人物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