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重午
空山值端午,采蒲南涧滨。
蒲生裹白石,涧水清粼粼。
蟠根寸九节,服食能通真。
采之不盈掬,土洁含芳辛。
行行登绝境,有花如车轮。
奇哉莫小识,持扣山中人。
山人耳垂肩,羽佩青衣巾。
乘飚控玄鹤,汎景下苍岷。
我行意其仙,再拜询所因。
仙人揽花笑,见尔还千春。
语我勿复道,倏去无留尘。
归来有余叹,三嚥华池津。
蒲生裹白石,涧水清粼粼。
蟠根寸九节,服食能通真。
采之不盈掬,土洁含芳辛。
行行登绝境,有花如车轮。
奇哉莫小识,持扣山中人。
山人耳垂肩,羽佩青衣巾。
乘飚控玄鹤,汎景下苍岷。
我行意其仙,再拜询所因。
仙人揽花笑,见尔还千春。
语我勿复道,倏去无留尘。
归来有余叹,三嚥华池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端午节时进入深山采药,偶遇仙人的奇幻经历。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8句)写采药过程:端午节这天,诗人独自来到南涧边采摘菖蒲。清澈的溪水中,菖蒲的根须缠绕着洁白的石头。这种九节菖蒲是传说中的仙药,诗人小心翼翼地采摘,连泥土都带着芳香。他越走越深,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第二部分(中间12句)写遇仙奇遇:突然看见车轮大的奇异花朵,正疑惑时遇见一位耳朵垂肩、身穿青衣佩玉的仙人。仙人乘着仙鹤从云雾中降临,诗人连忙跪拜请教。仙人拿着花微笑,说这花能让人长生不老,但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三部分(最后2句)写归来感悟:诗人回来后反复回味,把仙人的话当作珍贵的精神食粮,就像吞咽仙露般细细品味。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车轮大的花""垂肩的耳朵"等夸张描写营造出奇幻色彩 2. 通过"突然消失""笑而不答"等细节保留神秘感 3. 把端午节采菖蒲的传统习俗与寻仙故事巧妙结合 4. 最后"三咽华池津"的比喻,把对仙缘的珍惜转化为精神追求
本质上是在表达:生活中某些转瞬即逝的美好体验,虽然抓不住实体,但可以化作滋养心灵的力量。就像我们偶然看到的绝美晚霞,或突然领悟的人生道理,这些"仙缘"虽不能占有,却能让生命更丰盈。
张森
张森,字馀之,浦江(今属浙江)人。祚子(清光绪《浦江县志》卷九)。理宗淳祐时以明经补太学生,授潭州儒学教授。有《静轩诗集》,已佚。事见《金华贤达传》卷九、《金华诗粹·姓氏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