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人们在等待与希望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在田地里种下了紫芝(一种珍贵的药材),但紫芝的根还未成熟,暂时无法采摘。这表明诗人心中怀有希望,但需要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事情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的沉淀。
接下来,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头发也逐渐变白。这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和感慨。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在清晨的露水中看到了新的生机。露水滴入大海,象征着小小的努力也能汇入更大的力量,带来丰硕的成果。
诗中提到,紫芝的须芽忽然长得很茂盛,枝叶也即将生长。这象征着经过漫长的等待,希望终于有了实现的迹象。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在坚持和等待中迎来转机。
最后,诗人提到夜晚点燃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并告诫自己要坚持初心,不要中途后悔。这是对自我修行的提醒,暗示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种紫芝的比喻,表达了在等待与坚持中的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和漫长的等待,要保持耐心和信心,最终会迎来希望的实现。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