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掘苍朮因留宿僧房有赋

谷风吹太清,日月宿石髻。
嵌窦喷疾流,欹松挂萝荔。
荷插沿涧行,背泉久凝睇。
幽人识紫花,龛僧指苍蒂。
相传赤山精,服之驻衰岁。
竟日不盈把,知有鬼神卫。
枫杉引直路,习习飞清霁。
空月呈素辉,流光下禅砌。
老昙定未回,壁灯犹嘒嘒。
歇处古今停,悟时声色赘。
横枕任卷舒,梦作嵩游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嵩山采药、夜宿僧房的经历,充满山林野趣和禅意哲思。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采药奇遇(前12句)
开篇用"谷风""石髻"等形象展现嵩山奇景:山风清冽,岩石像发髻般耸立,瀑布从岩缝喷涌,松树上垂挂着藤蔓。作者背着药锄沿溪而行,在僧人指点下寻找珍贵药材"苍朮"——传说这赤色山精能让人延年益寿。但采了一整天都不满一把,仿佛有神灵在守护这些药材,暗示自然造物的神奇。

2. 夜山禅境(中间6句)
傍晚时分,枫树杉树夹道,雨后空气清新。月光洒在寺院石阶上,营造出空灵意境。僧房里的壁灯像萤火虫般闪烁,老和尚还未归来,整个场景充满静谧的禅意。

3. 悟道之思(最后4句)
夜深人静时,作者感悟到:歇息时古今时间仿佛停滞,顿悟时世俗的声色都成了累赘。他随意枕着胳膊入睡,在梦中继续畅游嵩山——这种随性自在的状态,正是对"放下执念"的禅宗思想的生动诠释。

全诗妙在将采药经历与禅悟自然结合:采药时的"鬼神卫"暗示自然奥秘,夜宿时的月光禅灯烘托空寂氛围,最终引出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就像现代人登山露营时,既享受自然之美,又在星空下获得心灵洗涤,古人通过这样的山林之旅寻找生命真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