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费念慈联

谓予不遇,早羡金坡珥笔,玉尺持衡,十年来卧老沧江,若论冠盖京华,似惜斯人独憔悴;
与世长辞,只馀文苑数行,名山片席,千里外惊闻朝露,为念箕裘堂构,幸看后起已腾骧。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费念慈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理解:

上联(前两句):
开头说"别人总说我怀才不遇",其实是反话——费念慈早年在京城就很有成就("金坡珥笔"指翰林院工作,"玉尺持衡"指担任考官)。但后来他选择隐居十年("卧老沧江"),看似落魄,实则是主动远离官场。最后用杜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典故,说费念慈的"憔悴"不是真落魄,而是不屑追逐名利的高洁。

下联(后两句):
先说费念慈去世后只留下文集("文苑数行")和著作("名山片席"用司马迁"藏之名山"的典故)。"惊闻朝露"比喻死亡突然如晨露消散。最后安慰说:虽然伤心,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家风学问已有优秀传人("箕裘"指继承父业,"腾骧"形容后辈崛起)。

全联的巧妙之处在于:
1. 用对比手法:把表面的"不遇"和实际的成就对照,突出逝者的品格
2. 哀而不伤:既表达痛惜,又强调精神传承
3. 善用典故:把杜甫、司马迁的典故自然融入,不显晦涩
4. 结构工整:上下联各自成完整故事,又互相呼应

本质上是在说:这位逝者看似平凡,实则是淡泊名利的真名士,他的精神将通过著作和后辈永远流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