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寒食

絮花如雪草如茵,寒食清明处处春。
惆怅钱塘门外路,今年人哭去年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杭州钱塘门外的景象,充满春意却又暗含哀思。

前两句"絮花如雪草如茵,寒食清明处处春"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明媚春光:柳絮像雪花般飞舞,草地像绿毯般柔软,整个清明时节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用"如雪""如茵"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春日美景。

后两句"惆怅钱塘门外路,今年人哭去年人"笔锋一转,带出沉重情感。在同样的道路上,今年活着的人正在悼念去年去世的人。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特别打动人心——春光依旧明媚,但逝去的人已无法欣赏。

全诗最巧妙之处在于用明媚春景反衬人世无常。诗人没有直接写悲伤,而是通过"絮花""春草"这些充满生机的意象,与"人哭人"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更能体会到生命易逝的哀愁。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直接写悲伤更有感染力。

柴随亨

柴随亨(一二二○~?),字刚中,号瞻岵居士,江山(今属浙江)人。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柴随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