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晋武帝司马炎晚年的宫廷景象,通过对比表面的繁荣与潜在的危机,揭示了权力的脆弱与无常。
首句“秋风铜爵曲池平”,用“秋风”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衰落的迹象,“铜爵曲池”则象征了宫廷的奢华与享乐。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宫廷的平静与安逸,实则暗含了表面的平静下隐藏的危机。
第二句“吴主宫娃满掖庭”,直接描绘了宫廷中吴地的宫女们充满掖庭的情景,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热闹。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权力的不稳与国运的衰微。
第三句“凭仗皇孙聪慧早”,写晋武帝依赖皇孙的聪明才智,认为这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里的“聪慧早”表面上是对皇孙的赞美,实则暗示了晋武帝对皇孙的过度依赖,忽视了其他潜在的威胁。
最后一句“不知祸在夕阳亭”,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夕阳亭本是宫廷中的一处美景,但在这里却象征着即将到来的灾难。晋武帝沉浸在表面的繁荣中,未能察觉到潜伏的危机,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繁华与衰落,揭示了权力的脆弱与无常。它提醒人们,表面的繁荣可能是短暂的,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邓林
宋福州福清人,字楚材。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授泰和簿。与辛弃疾、周必大、陈傅良、戴溪、朱熹、吕祖谦等为友。曾三上书于朝,讥切朝政。时朝议欲授以中都干官,或沮之,改石城丞。有《虚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