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次辛子见寄韵
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
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
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
迟暮。
愁乡住。
念锦绣成都,托身无所。
东城向晚,新鬼多于人数。
扫山中茅屋半间,小禾四月天未暑。
到荣州,一醉红香,笑作榴花主。
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
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
迟暮。
愁乡住。
念锦绣成都,托身无所。
东城向晚,新鬼多于人数。
扫山中茅屋半间,小禾四月天未暑。
到荣州,一醉红香,笑作榴花主。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夜晚思念远方亲友的孤独心情,同时透露出对动荡时局的忧虑。全词用生活化的场景和比喻,情感真挚动人。
上片从夜晚的细节切入:灯油燃尽时灯花爆开,友人的诗信勾起回忆,窗外的露水像细雨般飘落。半梦半醒间,他仿佛看到思念之人站在杨柳风中。谯楼的更鼓声、杜鹃的啼叫,都在加深他的相思之苦。望着邛山西边若隐若现的星光,他默默计算着友人可能走过的路途。
下片转向对现实的感慨。人到暮年却仍漂泊异乡,想到繁华的成都竟无立锥之地。黄昏的东城景象更显凄凉,新坟比活人还多——这句隐晦地暗示了战乱或瘟疫的惨状。最后他自我宽慰:不如回到山间茅屋,等四月禾苗青青时去荣州,醉倒在石榴花下,暂时做一回快活人。
全词妙在将沉重的思念与时局之忧,化解在生活小景的描写中。灯花、露水、更声、星光这些日常事物,都成了情感的载体。最后"榴花主"的洒脱想象,更反衬出深藏的苦闷,读来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