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日道中次韵酬寄罗鄂州

经世事日远,独往奈婆娑。
两途一未遂,痛饮复高歌。
往者长已矣,黄山郁嵯峨(自注:属令弟故鄂州使君。)。
在者聊复尔,后生谁错摩。
向来志士心,中夜如惊波。
秋鹰锦韝旋,天马金盘陀。
用士苦不早,岁月飒已过。
剖符蛮触间,使逐屈宋哦。
珊珊青霞佩,粲粲紫玉珂。
不嗔舞地小,但道暮山多。
我意欲怜君,将如君笑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写给朋友罗鄂州的酬答之作,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中年人的心境,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共鸣。

开头四句直白地表达了人到中年的无奈:随着岁月流逝,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却常常感到孤独无依。人生两条路(仕途与归隐)都没走通,只能借酒消愁、放声高歌。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很多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往者长已矣"),又有对当下处境的坦然接受("在者聊复尔")。用"秋鹰""天马"比喻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暗示自己和朋友都怀才不遇。其中"用士苦不早"一句特别扎心,道出了人才被埋没的遗憾。

最后八句写得最有情味。诗人描述朋友虽然官职不大("剖符蛮触间"),但保持着文人风骨("使逐屈宋哦"),穿着朴素却气质高雅。最动人的是结尾处朋友的态度:不抱怨舞台太小,只感叹暮色中的群山壮美。这种豁达让诗人既心疼又敬佩,最后一句"将如君笑何"更是妙笔,把朋友乐观洒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全诗的魅力在于:它不讲大道理,只是真诚地记录了两个失意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诗中那种"明知生活不易,却依然保持风度"的人生态度,对现代读者仍有启发。特别是最后朋友看暮山的细节,教会我们: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欣赏眼前的风景。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