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心灵宁静、远离尘嚣的隐士生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生活态度:诗人开篇就说自己内心纯净("心地本无尘"),只是暂时寄居在人间。他不需要炼丹求仙("大药何须金鼎鍊"),只喜欢与白云作伴,说明他追求的是简单自然的生活。
2. 居住环境:诗中描写了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 庭院里只有花影和鸟鸣,树上飘着煮茶的炊烟却不见人影。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空间。
3. 情感共鸣: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也热爱这种宁静生活("我亦平生耽静趣"),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人做邻居,一起过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共栖真")。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白云"、"花影"、"茶烟"等意象,把抽象的心灵宁静具象化
- 通过对比"金鼎炼丹"和"与白云亲",突出自然生活的可贵
- 结尾的"共栖真"引发读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人没有说教,而是用诗意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不在深山,而在心中;美好的生活不需要奢华,简单自然就足够。这种生活理念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