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傍晚登上孤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和名利的深刻思考。
诗人登上孤城时正值晚春,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他看到的却尽是令人伤感的景象。他看到城外原野上遍布的坟墓,想到这些坟墓里埋葬的,曾经都是城里汲汲营营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诗人感叹:人人都说黄金可以买豪宅、享受富贵生活,但谁想过人死后不过是一堆很快化为尘土的枯骨呢?人们一生都在追逐名声和官职,以为这样就能让生活轻松无忧,却不知这些追求反而让人生充满忧愁。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 1. 用坟墓与生前富贵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2. 揭示名利追求的虚幻本质 3. 提醒人们不要被世俗欲望束缚 4. 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与其一生为名利奔波,不如看淡这些身外之物,活得轻松自在些。这种对人生的透彻领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