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

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心境两佳哉。俯仰共清绝,底处着风雷。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之夜,作者和友人施司谏一起赏月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慨。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中秋夜的美景: 1. "秋宇净如水"——秋天的夜空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2. "月镜不安台"——月亮像一面镜子,却不肯安静地挂在楼台上(形容月光流动)。 3. 他们在郁孤台高处设宴,谈笑间仿佛超脱了尘世的烦恼。 4. 屋檐外是万丈月光,宴席上仿佛盛满了银河星光,让人心情舒畅。 5. 在这样的美景中,连风雷都显得多余了。

下片(后半部分)抒发人生感慨: 1. 作者自谦地说:我们这些凡人邀请月亮姐姐共饮,实在惭愧。 2. "婆娑人世"——在纷扰的人世间,看到自己日渐衰老的样子(蓬鬓),都不好意思举杯了。 3. 想到明年友人可能调任他处,希望他不要急着去值班(禁直)。 4. 最后说:今晚我们在这里赏月吟诗,就像古人庾信在江边赏月一样风雅,这样的美好时刻会流传千古。

这首词的魅力在于: 1. 用生动的比喻写月光(如水、如镜、白毫千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2. 既有对美景的赞叹,又有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 3. 虽然写的是个人感受,但"千古继韶陔"的结尾把个人体验升华成了永恒的美感。

罗愿

罗愿 (1136~1184) 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呈坎人。汝楫子。荫补承务郎。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 ,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文章精炼醇 雅,有秦汉古文之风。所撰《新安志》10卷,体例完备,章法严密,舍取并合随主旨而定, 尤详物产。提出编纂方志要注重民生,为后世学者重视。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 》7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