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姓陈的贵族夫人的挽词,赞美她一生德行高尚、家族显赫。
前两句说陈夫人出身名门望族(朱陈是古代两个著名大姓联姻的代称),她为人处世越发显得贤明。三四句写她侍奉年迈的婆婆(老姑)很孝顺,让婆婆得以长寿;她的弟弟们(难弟)也都很有声望。
五六句用比喻赞美:她的节操品行像红色笔管一样光彩夺目(彤管是古代女史用的红笔,象征美德),她的家门荣耀照亮了整个城池。最后两句表达不舍:她生前是邻里敬仰的贤德之人(宝邻),如今怎忍心为她送葬(铭旌是出殡时的旗幡)。
全诗通过家族荣耀、孝道、品德、邻里评价四个维度,塑造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女性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逝者的敬重与惋惜。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