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 自述并谢留守相公

千载亲逢圣,三槐位忝公。
周行簉鹓鹭,渭水愧罴熊。
致主曾无术,康时岂有功。
台文形雅咏,褒假过优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表达对上级(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的谦逊感激之情,同时暗含对自己仕途的反思。全诗用平实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千载亲逢圣,三槐位忝公"用夸张手法,说自己能侍奉贤明的上司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三槐"是古代高官的象征,这里表示自己愧居高位。就像现代人说"能跟着您工作真是三生有幸"。

中间四句用动物作对比:把自己比作普通水鸟(鹓鹭),把上司比作威猛的熊罴;直言自己辅佐君主没有特别才能,治理国家也没立大功。这种坦诚的自我贬低,反而让人感受到真诚。就像现在下属对领导说"我能力有限,多亏您指导"。

最后两句点明写作缘由:因为上司先写了祝寿诗("三寿公字韵诗"),自己跟着写一首回谢。说上司的夸奖太过隆重,自己受之有愧。这种客套话现在也常见,比如收到领导表扬时说"您过奖了"。

全诗亮点在于:用平凡比喻(鸟兽对比)说大事,在谦虚中暗藏抱负。表面说自己无能,实则暗示"我虽然普通但很努力"。这种含蓄表达方式,既保全了面子,又传递了真实想法,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说话艺术。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