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不庵悟和尚赞

飞来峰下,打失护身符子。
南明山中,骂詈三平祖师。
阐提薄福,俗眼难窥。
夫是之谓不庵老古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名叫不庵悟和尚的禅宗高僧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飞来峰下,打失护身符子:飞来峰是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一座山,诗中提到不庵悟和尚在这里遗失了他的护身符。护身符通常代表一种保护,这里的“打失”可能意味着他在某种考验或困境中失去了这种保护。

2. 南明山中,骂詈三平祖师:南明山也是一座山,不庵悟和尚在这里对三平祖师(禅宗历史上的一个高僧)进行了骂詈。这可能表明他在某种境界或领悟上有所突破,不再遵循传统的尊师重道的规矩。

3. 阐提薄福,俗眼难窥:“阐提”是佛教用语,指那些没有佛性的人。这里的“薄福”可能指的是不庵悟和尚的修行境界很高,超出了普通人理解的范畴。因此,“俗眼难窥”说明他的境界高深,普通人难以理解。

4. 夫是之谓不庵老古锥:“不庵老古锥”是对不庵悟和尚的昵称,这里的“老古锥”可能是指他像一根老树枝干一样坚韧不拔。这句话总结了他的形象和特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不庵悟和尚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他高深的修行境界和与众不同的个性。他敢于打破常规,勇于追求自己的真理,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和尊敬。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