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广福寺

我非山中人,暂借山中宿。
灵风散微阴,片月出乔木。
蕙帐栖夕香,古井汲寒渌。
名缁多夙契,延坐同茗粥。
况与静者俱,缮性久已熟。
清词丽陶谢,玄谈干身毒。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
钟声殷江岛,露气霭林麓。
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以上民国顾季慈《江上诗钞》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暂居山寺的文人,在宁静的夜晚与僧人品茶论道的闲适生活,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束缚的无奈。

开篇直白地说"我不是山里人,只是暂住一晚",但山寺的夜景立刻让他沉浸其中:微风拂散薄云,月光从树梢透出,帐幔染着花香,古井打上清凉的井水。这些细节用"灵风""片月""寒渌"等清新字眼,营造出空灵的山林意境。

中段写他与高僧们深夜饮茶谈天的场景。僧人煮着茶粥,大家讨论诗词(陶渊明、谢灵运)、探讨佛理(身毒即印度,代指佛法),展现出文人雅士的精神交流。但"所愧形迹拘"笔锋一转,道出自己终究被世俗身份束缚,无法真正追随高僧们的超脱步伐。

结尾的钟声、露气延续着宁静氛围,"徘徊至天旭"的彻夜未眠,既表现对这份清幽的留恋,也暗含对现实身份的纠结。全诗就像一组山林夜拍镜头,在闲适表象下藏着现代人也能共鸣的矛盾——向往心灵自由,却难逃现实牵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