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别蔡安礼

故里相看眼暂明,一尊聊此话平生。
杜陵苦被微官缚,元亮今为世网撄。
长路关山吾北去,春风梅岭子南征。
结邻莫负当时约,早晚沧浪共濯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告别诗,表达了作者与蔡安礼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离别的感伤。让我们逐句分析:

1. “故里相看眼暂明,一尊聊此话平生。” 作者与蔡安礼相遇,两人都是来自同一个故乡,所以感觉格外亲切。他们举杯畅谈,谈论起各自的生平经历。这两句描绘了两人重逢的场景,短暂的重逢让他们倍感亲切和兴奋。

2. “杜陵苦被微官缚,元亮今为世网撄。” 这里作者运用了自比的修辞手法。“杜陵”是诗人的自称,“微官”指的是官职微小,暗示作者被公务所困;“元亮”则是陶渊明的别名,这里用来比喻蔡安礼。诗人表达的是自己和蔡安礼都被世俗的事务所困扰,无法自由。这种情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长路关山吾北去,春风梅岭子南征。” 这里描述了作者和蔡安礼即将分别的情景。作者向北去,而蔡安礼则向南征。路途遥远,山川阻隔,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同时,“春风梅岭”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美景的向往和留恋。

4. “结邻莫负当时约,早晚沧浪共濯缨。”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承诺。他们约定将来一定要住在一起(结邻),不负当初的约定。而“沧浪”指的是江河湖泊,这里象征广阔的世界。“濯缨”则是洗涤帽带,寓意一起共同奋斗、洗涤世俗的尘埃。这两句表达的是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蔡安礼之间的深厚友情、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