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虎丘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景的赞叹。
首联“虎丘今夜月,极目思悠哉”,诗人站在虎丘,望着皎洁的月光,思绪万千。这里的“极目”表达了诗人抬头远望的动作,而“思悠哉”则透露出他内心的思绪悠远,或许在回忆过去,或许在感慨人生。
颔联“白露中宵降,清光万里开”,描绘了深夜的景色。白露在夜半时分悄然降临,月光洒满大地,清冷的光辉照亮了万里河山。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笙歌沈鼓角,镫火出楼台”,诗人从宁静的月色中回到现实,耳边传来笙歌和鼓角的声音,楼台上灯火通明。这里的“笙歌”和“鼓角”可能是节日的庆祝活动,而“镫火”则象征着人间的繁华。诗人通过对比月色的清冷和人间的热闹,进一步突出了中秋节的氛围。
尾联“少小经游地,曾陪杖履来”,诗人回忆起年少时曾在这里游玩,陪伴着长辈(“杖履”指代长者)一同赏月。这句诗充满了怀旧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怀念。诗中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间繁华的描绘,更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情感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