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三首 其三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一作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河堤边的热闹景象,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春天的河堤弯弯曲曲地延伸,河水在堤边缓缓流动。岸边的小酒馆一家接一家地开门营业,酒旗在风中招展。这里用"次第开"三个字,生动地表现出酒馆陆续开张的热闹场景。

后两句写人:傍晚时分,酒馆里的人(可能是老板娘或伙计)上楼(或掀开帘子)招呼过往的商客。这时,高大的商船降下帆篷,正缓缓靠岸。"轲峨大艑"形容船只高大壮观,"落帆来"则暗示商船结束了一天航行,准备靠岸休息。

全诗通过河堤、酒馆、商船等意象,勾勒出唐代水乡商业繁荣的景象。诗人用白描手法,将春日傍晚河岸边的市井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酒馆招揽客人的吆喝声,看到大船靠岸的热闹场面。诗中透露出对平凡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之情。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