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抹利花与庆长

江梅去去木犀晚,萱草石榴刺人眼。抹利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

朝来无热夜凉甚,急遣山童问花信。一枝带雨折来归,走送诗人觅好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诗人送茉莉花给朋友庆长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文人雅兴。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突出茉莉花的独特魅力:江边的梅花早已凋谢,桂花还没到开放的季节,萱草石榴虽然艳丽却太过刺眼。只有茉莉花独自绽放,它的幽香连名贵的龙涎香都比不上,它的洁白让雪花都自惭形秽。这里用"避"字很巧妙,说其他香和花都不敢和茉莉相比。

中间两句突然转到日常生活场景:早晨不热夜晚很凉快,诗人急着派小童去打听花开的消息。这种急切的心情,就像现代人迫不及待刷手机看快递到哪了一样,特别有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最有趣:小童冒雨折来一枝茉莉,诗人立刻小跑着送去给诗人朋友,想换首好诗回来。这里"走送"的"走"是跑的意思,把诗人孩子气的急切模样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现在看到好吃的马上拍照发给朋友,还催着对方点赞评论。

全诗把文人之间以花会友的雅趣,写得像邻居串门送零食一样亲切。没有刻意卖弄文采,却在雨打茉莉、小童折枝这些日常画面里,自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友情的温暖。最妙的是结尾那个"换诗"的小心思,既风雅又接地气,让人会心一笑。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