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和智慧的故事,核心思想是真正的智慧和信仰经得起考验,不会被轻易摧毁。
诗的开头描述了一场大火,烧毁了一座寺庙,但寺庙中的经书在火中变成了玉石。这一神奇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讨论。有人认为是有高明的工匠将经书变成了玉石,有人觉得这不可能,因为连雕刻一片叶子都很难,更何况是成千上万的经书。这些猜测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不同理解。
接着,诗人通过哲学的视角来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万物都有其本质和规律,真正的智慧和信仰是无形的,不会因为外在的破坏而消失。经书虽然是纸墨所写,但它们承载的是佛法的智慧,这种智慧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不会因为火灾而毁灭。纸张可以烧毁,但智慧依然存在。
诗人还引用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强调忠信和智慧的力量。忠信之人,水火无法伤害;同样,佛法的微妙语言,是天人共同的归宿,不会被轻易破坏。最后,诗人告诫修行者,应该追求真正的智慧,如同玉石一样坚固,保护这些珍贵的典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个神奇的故事,表达了智慧和信仰的永恒性。外在的物质可以被摧毁,但真正的智慧和信仰是坚不可摧的,它们会在困境中显现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