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僧人从中国返回日本的故事,用简单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和旅途的艰险。
前两句"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是说僧人出发前虔诚祈祷海神保佑,航程中感觉像在梦里飘行。这里用"梦中行"巧妙表现了海上航行的恍惚感。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描写修行境界和现实危险:"得达即便是"说只要到达目的地就是成功,"无生可作轻"是佛教术语,意思是看淡生死。接着突然转到现实危险场景:黄山(可能指海上黄雾)中船着火了,碇石(停船的石头)旁绳索在雷声中摇晃。这种修行超脱与现实危险的碰撞很有戏剧性。
最后两句想象僧人到达日本后,会受到国王和寺庙的隆重欢迎。"夷王"是古代中国对日本君主的称呼,"上寺"指高级寺庙。这个圆满结局与前面的艰险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坚定的信念。
全诗就像个微型冒险故事:有祈祷、有危险、有信念、有成功。用最简练的文字,把一次跨海旅程写得惊心动魄又充满禅意,体现了古人"诗中有画"的高超技巧。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