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游南雁荡》是一首描述游山玩水的诗。诗人热爱大自然,喜欢住在山里。这首诗描述了他借得空闲时光游览南雁荡山的经历。接下来我会逐句进行解释:
1. “尘劳最是爱山居”:诗人说生活中有很多忙碌和压力,他最喜欢的是住在山里。这里的“尘劳”可以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忙碌和劳累。
2. “借得丹台半日馀”:诗人借得了去山上游玩的时间,这里的“丹台”可以理解为山中的美景或者圣地。
3. “黄雪糁来松径满”:诗人看到山路上落满了像黄雪一样的落叶,走在松树下的小路上,感觉特别美好。这里的“黄雪糁”指的是落叶。
4. “白云飞去洞门虚”:诗人看到白云飘过山洞的门口,山洞里面似乎很空旷。这里的“洞门虚”形容山洞的幽静和深邃。
5. “扫苔有客题诗句”:诗人在扫去青苔之后,看到有游客留下的诗句。这表现了诗人对前人文化遗迹的欣赏和尊重。
6. “滴露无人校道书”:露水滴落,没有人在此校对道书。这可能表示这个地方非常宁静,或者诗人正在享受孤独和宁静的时光。这里的“道书”可能指的是道家经典或者有关自然哲学的书籍。
7. “何日结巢依石室”:诗人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山石间建造一个小屋,过上隐居的生活。这里的“结巢依石室”形象地描绘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8. “早从湖海赋归欤”:最后,诗人表达了他希望早日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和宁静的愿望。“湖海赋归欤”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回归自然,过上自由、宁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欣赏南雁荡山的美景,同时也感叹生活的压力和忙碌,希望有一天能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和宁静。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情怀和追求。
范旻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宋太祖言: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履也。太平兴国初,召为工部郎中。钱俶献地后,以范旻为吏部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宋太宗北征太原,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掌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量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著有文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