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都门感怀五首 其四

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
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
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
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万物凋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面对贫困生活时的复杂情感。

开头两句“万物逢秋杀,荣枯此日看”,直接点出了秋天的特点:万物开始凋零,生命的繁荣与衰败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明显。作者通过“秋杀”一词,强调了季节带来的无情变化,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回风山骨慄,落叶雨声乾”,进一步用具体的景象来渲染这种氛围。山风呼啸,仿佛连山的“骨头”都在颤抖;落叶飘零,雨声也变得干燥无力。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萧索,仿佛大自然也在为生命的凋零而哀叹。

到了“炼炭炊长馁,悬鹑衣自安”,作者转而写自己的生活状态。他生活贫困,只能用炭火煮饭,常常吃不饱;衣服破旧得像鹌鹑的羽毛,但他却感到心安。这两句看似在描述生活的艰辛,但作者却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甚至从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敢云贫亦乐,颇惜后凋难”,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作者虽然承认贫穷,但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在贫困中找到了一种乐天知命的态度。然而,他也感叹,想要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被困难击倒,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这里的“后凋”可以理解为在逆境中坚持、不轻易放弃的精神,作者对此表示珍惜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复杂情感。他既坦然接受生活的艰辛,又在其中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安宁;同时,他也深刻体会到在逆境中坚持的艰难。这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态度,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