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听风

空山号朔风,烟火深夜寒。
门掩忽自开,划然动双镮。
倚崖数竿竹,戛击摧琅玕。
落叶捲地起,高枝如人攀。
谡谡听已远,复在窗户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中听风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传递出孤寂、清冷的氛围,同时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力量。

1. 开篇的震撼:诗一开头就用“空山号朔风”直接把人拉入场景——空旷的山里,北风呼啸,像在怒吼。深夜的烟火(可能是取暖的火)也挡不住寒意,立刻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冷冽。

2. 动态的细节:风大到把门猛地吹开,门环(“双镮”)被撞得哗啦响。这种突然的动静让人心头一惊,仿佛身临其境听到“哐当”一声。

3. 自然的暴力美:竹子被风刮得剧烈摇晃,互相碰撞,发出像玉器碎裂的声音(“琅玕”代指竹)。落叶被风卷着漫天飞,甚至高处的树枝也被扯得像被人硬拽一样。这些画面充满力量感,风不再是无形的东西,而是能“摧折”“撕扯”的猛兽。

4. 声音的余韵:风声渐渐远去(“谡谡”形容风声),但刚松一口气,突然发现风又绕回窗前呼呼作响。这种捉摸不定的听觉体验,把山风的顽皮和不可控写得活灵活现。

精髓: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极致的观察力捕捉风中的每一个细节——门、竹、叶、枝、声——通过这些动态的“小剧场”,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深山的荒凉、自然的狂野,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渺小与孤独。读完仿佛自己也站在那间破屋里,被山风吹得打了个寒颤。

林一龙

温州永嘉人,字景云,人称石室先生。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累官秘书郎、崇政殿说书,终史馆检阅。性直谏,乐道人善。工古文。有《石室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