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中的人在冬天里初次见到梅花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首句“老干疏枝不耐冬”,说的是梅花的树干和枝条显得苍老稀疏,似乎难以承受冬天的寒冷。这里用“老干疏枝”来象征冬天的萧瑟和生命的脆弱。
第二句“喜闻芳信扰青红”,则表达了病中的人突然闻到梅花的香气,感到惊喜。梅花在冬天开放,仿佛是春天的信使,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芳信”指的是梅花的香气,而“扰青红”则暗示了梅花的花瓣在冬天里显得格外鲜艳,打破了冬日的单调。
第三句“应缘技痒争春力”,说的是梅花之所以在冬天开放,是因为它内心有一种“技痒”,也就是一种强烈的生命力,驱使它在寒冷的季节里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仿佛在争夺春天的到来。这里用“技痒”来形容梅花那种不甘寂寞、渴望绽放的心情。
最后一句“不待铅华破晓风”,意思是梅花不需要等到春天到来,也不需要依靠华丽的装饰,它自己就能在寒冷的清晨风中绽放。这里的“铅华”指的是化妆品,象征着外在的装饰,而“破晓风”则指的是清晨的寒风。梅花在寒风中绽放,展现了它内在的力量和美丽。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冬天里的坚韧和美丽,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春天的期盼。梅花虽然看似脆弱,但它却能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也给了病中的人以希望和力量。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