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和院长

谡谡风吹坠粉乾,似花仍不作花看。
渗成竺国瞿昙面,染得华阳道士冠。
鹤翅勤来因扫拂,蜂须难觅为高寒。
神方果有轻身诀,斸取阴脂试共餐。

现代解析

《松花和院长》这首诗通过描绘松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句“谡谡风吹坠粉乾”,描写了松花在风中飘落的场景。松花像粉末一样轻盈,随风飘散,给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感觉。诗人用“谡谡”形容风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第二句“似花仍不作花看”,点出了松花的特殊性。松花虽然名字里有“花”,但它并不像普通的花那样艳丽夺目,反而有一种朴素的美。这种美需要静心观察才能体会,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

第三、四句“渗成竺国瞿昙面,染得华阳道士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松花的颜色和形态,仿佛渗透了佛教的宁静与道教的超脱。瞿昙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别名,华阳道士则代表道教。这两句诗通过宗教意象,表达了松花所蕴含的深邃与超然。

第五、六句“鹤翅勤来因扫拂,蜂须难觅为高寒”,进一步通过动物与松花的互动,展现了松花的独特魅力。鹤翅轻轻扫过松花,显得优雅而从容;而蜜蜂却因为松花生长在高处,难以接近。这两句诗既描绘了松花的高洁,也暗示了它的不易亲近,象征着某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美。

最后两句“神方果有轻身诀,斸取阴脂试共餐”,诗人突发奇想,认为松花或许有神奇的轻身功效,甚至想尝试将其作为食物。这里既有对松花的神秘想象,也带有一种幽默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松花的自然之美与宗教、哲学意味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与思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