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书斋
绿流北面桃花中,书斋闲锁尘蒙笼。纱窗挂户明月空,阶前草深鸣细虫。
千书閟久阴生蠹,治世之文欲无绪。彫梁语燕不复归,华池皓鹤先飞去。
我来憩驾吟青春,呼奴啸匠连挥斤。一日整庭户,二日芟荆榛。
薙草留蕙若,扫径连松筠。千花万木似得意,幽香细韵来相亲。
众口藉藉道,一以如初新。伊余世上耽书客,古今万事罗胸臆。
运海抟风当振翼,任是青天更高碧。
现代解析
这首《缉书斋》描绘了一位爱书之人整理书斋的情景,并通过这一过程表达了对知识、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的开头,书斋被闲置已久,环境显得有些荒凉:绿水流过北面的桃花林,书斋紧闭,纱窗上挂着空空的明月,台阶前杂草丛生,细小的虫子在鸣叫。书斋里的书籍因为长时间未被翻阅,已经生出蛀虫,连那些关于治理世道的文章也变得杂乱无章。曾经的燕子不再归来,华丽的池塘中的白鹤也已飞走。这些描写展现了书斋的荒废与冷清。
接下来,诗人决定重新整理书斋。他呼唤仆人、召集工匠,开始清理庭院、修剪杂乱的草木。他细心地将杂草除掉,留下香草和兰花,扫净小径,让松竹相连。随着书斋的整理,周围的草木似乎也感受到这份生机,千花万木显得格外得意,幽香和细韵仿佛主动前来亲近。众人都称赞书斋焕然一新,仿佛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诗人自称为“世上耽书客”,意味着他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古今万事都在他的胸中萦绕。他怀抱着远大的志向,就像大鹏展翅,即使面对高远的青天,也毫不畏惧。这种豪情壮志与他对书斋的整理相辅相成,象征着他对知识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通过整理书斋这一具体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它不仅是对书斋的重新布置,更是对心灵的洗涤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自然、书籍与人生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即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