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给友人"太初兄"的,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描绘了朋友居住地的美景:一条像翠绿丝绸裁剪出的溪水环绕着房屋,周围九座山峰像佩戴的青色玉佩。这里暗示朋友是个有才华的人,居住环境远离尘嚣,充满自然灵气。
中间四句提到朋友家三代人都保持朴素家风,但十年间人事已非,旧日足迹都已消失。这里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心意:无论早晚都要回去与老友相聚,不能辜负对方长期的邀请。这里的"幽人"既指隐士般的朋友,也暗含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
全诗通过山水美景的描绘、家风传承的赞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终落脚在对友谊的珍视上。诗人用"剪翠绡""刻青瑶"这样生动的比喻,把自然景物写得精美动人,同时展现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温暖表达,也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的渴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