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七首 其三 次苏长公韵

园林风色报春迟,江北江南腊尽时。
湘水只应销艳骨,孤山重与觅寒姿。
閒云如梦露垂脚,晓月无心冰透肌。
却怪霜禽栖不稳,一声飞上最高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梅花,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孤傲坚韧的品格。

前两句写春天来得晚,江南江北都还处在腊月寒冬的尾声,为梅花登场铺垫了清冷背景。三四句用典故对比:湘水边的梅花容易凋零(暗指柔弱之美易逝),而孤山的梅花却保持傲寒风骨(林逋曾隐居孤山种梅,象征高洁)。

五六句用两个绝妙比喻:闲云像梦一样轻飘,露珠挂在梅枝如垂下的脚;清晨的月亮不刻意表现自己,却让梅花透出冰肌玉骨般的清冷美感。最后两句突然活泼起来——连习惯寒冷的霜禽都站不稳梅枝,惊飞时反而衬托出梅花凌寒独放、高处独立的姿态。

全诗最妙的是把梅花写成有生命力的存在:会垂露如脚,有冰肌玉骨,甚至能惊飞鸟儿。这种拟人手法让梅花不再是景物,而成为在严寒中依然保持风骨的精神象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