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
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
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
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他们内心的悲伤与迷茫。

首先,诗中提到“一人歌唱数人啼”,意思是有人唱歌,而其他人却在哭泣。这种对比立刻营造出一种悲喜交加的氛围,暗示了大家内心的矛盾。接着,“拭泪相看意转迷”表明,大家擦干眼泪,彼此对视,但心中却更加困惑和迷茫。这两句诗勾勒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和无助。

然后,诗人写到了他们对远方的思念。“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意味着他们没有收到来自遥远北方的消息,只能感受到自己心灵的痛苦和断裂。这句诗表达了他们对远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与外界隔绝的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描写了他们在登高时的感受。虽然他们站在高处,仿佛离天空很近,但放眼望去,却发现脚下的草木显得那么低矮。这种对比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矛盾:虽然表面上看似高高在上,但实际上却感到渺小和无力。

最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则是对他们情感的总结。诗人说,不用再劝他们喝酒了,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像泥一样沉重,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这句诗巧妙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沉重和无法排遣的忧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复杂情感。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他们的悲伤、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那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