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侍郎赠晁倅
封胡羯末定可人,往往高吟笑侯喜。
自期不争世俗书,肯学持竿钓温水。
江国萧条一郡丞,万事得君无不理。
窗间五老变多情,点缀青天一张纸。
庾楼明月清宵起,夜放柴桑空故里。
黄垆日日典江头,曲声日日关山里。
使君勿厌簿书烦,解有哀猿醒俗耳。
诗中能事了几人,智有三公力任鄙。
郑翁老自爱诗情,馀事纷纷不挂齿。
一篇长韵十四词,付与鹍弦作桃李。
我於此事亦何有,盛事与翁传不朽。
遥瞻小队到柴桑,采采黄花荐清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和郑侍郎赠晁倅》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郑侍郎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对友人的赞美:
诗的开头提到“昭德文公百孙子”,这是在赞美郑侍郎的家族背景和品德。接着,诗人感叹像郑侍郎这样有才华、有风度的人已经不多了。他用“封胡羯末”来形容郑侍郎的高贵气质,认为他能够超越世俗,不为名利所困。
2. 对诗歌的追求: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执着追求,表示不愿意随波逐流,写那些迎合世俗的文字。他宁愿像垂钓者一样,静静地等待灵感,也不愿意为了名利而写作。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3. 对友人的工作与生活的描绘:
诗中提到郑侍郎在江国担任郡丞,虽然公务繁忙,但他处理得井井有条。诗人用“窗间五老变多情”来形容郑侍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甚至将这种情感融入诗中,仿佛在青天上写下了美丽的文字。
4. 对友人的勉励:
诗人劝慰郑侍郎不要因为公务繁忙而厌烦,因为诗歌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的灵魂,就像猿猴的哀鸣能够让人从世俗中清醒过来。诗人认为,像郑侍郎这样有才华的人,应该继续在诗歌创作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5. 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反思了诗歌的本质。他认为,真正能够写好诗的人并不多,而像郑侍郎这样既有智慧又有力量的人,正是能够在诗歌创作中取得成就的人。诗人自己虽然也热爱诗歌,但他认为自己的成就无法与郑侍郎相比,因此他希望郑侍郎的诗歌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不朽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郑侍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诗人鼓励友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继续坚持诗歌创作,认为诗歌能够超越世俗,成为永恒的经典。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高度尊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诗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