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

长江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江边山际乃有镇江府,襟喉三吴百粤何雄哉。

况迩南都根本地,掌司筦钥须英才。同年进士黎天与,豸冠白简居乌台。

九重特命守此土,万姓渴望阳春回。天堑之流益浩荡,铁瓮之城益崔巍。

山童巷妇需惠泽,使车商舶怀恩威。公馀啸咏领风月,金焦江海为樽罍。

万岁楼头西北望,月光炯炯射三台。皇华使者尺一纸,会徵黄霸待蓬莱。

嗟予荒谬百无用,却有健笔能品裁。是时为君书德政,磨平北固为穹碑。

现代解析

这首《长江歌送黎天与之任镇江》是一首送别诗,用豪迈的笔调赞美长江的壮阔,同时表达对友人赴任镇江的期待和祝福。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掌司筦钥须英才"): 诗人用"万里岷峨来""奔流到海如奔雷"等夸张的比喻,描绘长江从岷山、峨眉山发源,一路奔腾入海的磅礴气势。接着点出镇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是连接三吴(江浙一带)和百粤(两广地区)的咽喉要道,靠近当时的都城南京,需要像黎天与这样的英才来镇守。

第二部分("同年进士黎天与"到"会徵黄霸待蓬莱"): 这部分主要赞美黎天与的才能和品德。他进士出身,担任过御史("豸冠白简居乌台"),如今被皇帝委以重任治理镇江。诗人期待他能像春风化雨般造福百姓("万姓渴望阳春回"),让这座"铁瓮之城"(镇江的别称)更加繁荣。诗人想象黎天与在公务之余,可以登高望远,饮酒赋诗,享受镇江的美景("金焦"指金山、焦山)。最后用"黄霸"(汉代著名清官)的典故,暗示黎天与将来可能被朝廷重用。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没什么本事,但有一支好笔可以记录黎天与的政绩,甚至开玩笑说要把北固山磨平了给他立一座巨大的功德碑。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幽默,也表达了对友人政绩的期待。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气势磅礴的写景: 用"奔雷""浩荡"等词,把长江的汹涌澎湃写得如在眼前。 2. 真挚的友情: 没有矫揉造作的客套,而是用"磨平北固为穹碑"这样夸张的想象,表达对朋友的力挺。 3. 巧妙用典: "黄霸""蓬莱"等典故用得自然贴切,不显晦涩。 4. 乐观向上的精神: 全诗充满对友人建功立业的信心,读来令人振奋。

这首诗就像一幅水墨长卷,既有泼墨山水的豪放,又有工笔人物的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仕途的独特理解。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