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龟年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李龟年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通过今昔对比展现艺术家的命运起伏。

前四句用"青春"与"白首"形成强烈对比:年轻时在长安为皇帝表演,白发苍苍时却流落异乡。"遍识才人字"说他才华横溢,"多知旧曲名"指他精通宫廷乐曲,这两句凸显其艺术造诣。

后四句笔锋一转,"风流"指往日的风光已成往事,"语笑"说现在只能强颜欢笑地表演新曲。最后两句最动人:暮色中的垂杨树仿佛也在为他的遭遇伤感,用景物衬托人物心境,暗示一代艺术家的落寞。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有三点: 1. 时间跨度带来的沧桑感,从青春得意到晚年飘零 2. 专业技艺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艺术家的真才实学 3. 结尾的垂杨意象,把无形的情感化为可见的画面

这种通过个人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写法,让读者在短短八句中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完整人生画卷。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