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王安石对友人耿天骘的思念,以及借梅花寄托的人生感慨。
前两句"北山曾赏浪山梅,梅蕊含冰一半开"是回忆过去:我们曾经一起在北山欣赏浪山的梅花,那时梅花含苞待放,花蕊裹着冰霜,只开了一半。这里用"含冰"的梅花,既写出了早春的寒意,也暗喻着人生际遇的艰难。
后两句"国老自亡梅自发,送梅人在亦悲哀"转向现实:如今国家重臣(可能指变法支持者)已经去世,但梅花依然如期开放,而当年一起赏梅的我们,即使还在人世,也只剩下悲哀。这里的"梅自发"与"人悲哀"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全诗通过梅花这个意象,将往昔的美好与现实的沧桑巧妙连接。梅花年年开放的自然规律,反衬出人世变迁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友人离散的惆怅,以及对政治理想破灭的无奈。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