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滩
滩声欲驱山,山势欲束滩。
水石本无情,相触因成喧。
悠扬止复作,决决还潺潺。
静听恍有会,天籁非人间。
梵呗流寒空,风松响层峦。
有时急瀑来,一泻云涛翻。
不知水何猛,磨得石尽圆。
磊磊错鹅卵,其色黄朱殷。
或作大篆文,或作古锦斑。
篙师与水斗,船艚溯惊湍。
石滑不受篙,尺寸进转难。
平生敛退心,苇间每延缘。
好语慰篙师,且让邻舟先。
水石本无情,相触因成喧。
悠扬止复作,决决还潺潺。
静听恍有会,天籁非人间。
梵呗流寒空,风松响层峦。
有时急瀑来,一泻云涛翻。
不知水何猛,磨得石尽圆。
磊磊错鹅卵,其色黄朱殷。
或作大篆文,或作古锦斑。
篙师与水斗,船艚溯惊湍。
石滑不受篙,尺寸进转难。
平生敛退心,苇间每延缘。
好语慰篙师,且让邻舟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滩水与山石激烈碰撞的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诗的开篇就展现了滩水与山石之间的较量:滩水奔腾,试图推动山石,而山石则试图束缚滩水的流动。虽然水和石头本身没有情感,但它们的碰撞却产生了巨大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自然的力量。
接着,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水流的声音,时大时小,时而急促,时而平缓。这种声音让人联想到天籁之音,仿佛来自人间之外的世界。诗人还提到了寺庙的诵经声和风吹松林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随后,诗中的描写转向了急流和瀑布的冲击,水势凶猛,将石头冲刷得圆润光滑。这些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古代的篆文,有的像古老的锦缎,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在诗的结尾,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船夫与水流的搏斗。船夫逆流而上,但石头光滑,无法用篙撑船,前进非常困难。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谦让的心态,鼓励船夫不要急躁,先让邻船通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水石碰撞、水流声、石头的形态以及船夫与水流的搏斗,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谦逊、退让的人生态度。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