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出自《颂古》,是宋代佛门禅宗中的一个公案。让我们通过浅显的语言来解读这首诗的内涵。
诗中的“钟谷不生豆苗,蒸砂岂能成饭”,用的是比喻的手法。钟谷比喻不适合生长豆苗的地方,蒸砂比喻无法通过蒸的方式让砂变成饭。这里的意思是说,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就像不能让不适合的地方长出适合的植物,或者让砂变成可以吃的饭一样。
“大通智胜如来,一个担板底汉”这一句则涉及到禅宗中重要的故事。大通智胜如来是佛的一个身份,而“一个担板底汉”则是对一个市井小人物的描述。这里的比喻意在说明,即使是普通的人都可能有深远的智慧,甚至可能超越高深的佛学道理。这种道理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并不需要复杂的学问或身份才能具备。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传达了一个禅宗的核心观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这也启示我们,即便在平凡的生活中,智慧和禅意也可能存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发现和运用它们。
释道颜
释道颜(一○九四~一一六四),号卐庵,俗姓鲜于,潼川府飞乌(今四川射洪西南)人。少依净安谏律师试经得度。南游遍扣耆宿,及悟还蜀。后依大慧宗杲禅师,分座径山。迁住无为,荐福及报恩,晚居东林。孝宗隆兴二年圆寂,年七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释道颜诗,以《古尊宿语录》所收《东林和尚颂古》编为第一卷,《嘉泰普灯录》等书所收,合编为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