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遥迎近倚,归还顾、分付横枝未了。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鸡声人语,隔江相半歌笑。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现代解析

这首《月下笛》描绘了江边行旅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意境。

开篇,诗人站在江边,看到行人在江上行走,远处竹林中隐约可见茅屋,脚下是深幽的江水。春风轻柔地吹拂,翠绿的树梢在风中摇曳,仿佛少女的鬟发。诗人远远地迎接,又近近地倚靠,反复回望,仿佛有未了的心事。他乘着小舟离去,船行至江心时回头一望,惊起了飞鸟,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

接着,诗人重新踏上新亭,脚踩木屐,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孤城被群山环抱,月亮升起,照耀着城中的华表。江对岸传来鸡鸣和人声,仿佛隔江的人们在相互歌唱、欢笑。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壮游,与朋友们(高李)的游历历历在目,虽然诗未写成,但心中早已有了诗意。

最后,诗人在长桥外听到有人吹笛,笛声在霜晓时分显得格外清冷,仿佛在唤醒沉睡的世界。这首笛声与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整个江边行旅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边行旅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诗人通过对江、风、树、鸟、月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与感悟;同时,通过对行人、茅屋、孤城、笛声等人文元素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触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