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宿丹霞

林里栖精舍,师行亦有缘。
孤灯寒照雨,群峭碧摩天。
风递幽香出,吟惊宿鹤迁。
未能先隐迹,常愿奉金仙(清陈世英《丹霞山志》卷九)。

现代解析

《留宿丹霞》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丹霞山中的所见所感,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

首句“林里栖精舍,师行亦有缘”,诗人开篇便点明自己在山林中的精舍(寺庙)留宿,与佛法有缘。这里的“精舍”不仅是修行之地,也象征着心灵的归宿。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孤灯寒照雨,群峭碧摩天”,诗人通过“孤灯”与“寒雨”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而“群峭碧摩天”则描绘了周围高耸入云的峭壁,巍峨壮观。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孤独。

“风递幽香出,吟惊宿鹤迁”,微风带来了山中的幽香,诗人的吟诵声惊动了栖息的白鹤。这里的“幽香”和“宿鹤”都是自然界的意象,象征着宁静与超脱。诗人似乎在通过自然界的动静,表达自己在修行中对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一句“未能先隐迹,常愿奉金仙”,诗人坦言自己还未能完全隐居,但内心始终向往着修行成仙的境界。这里的“金仙”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佛或菩萨,代表着最高的修行目标。诗人表达了对修行的执着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丹霞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在修行中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诗人以自然为镜,借景抒情,展现了内心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