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次郭子敬祭酒同赏牡丹韵
记花王旧时名品,共传姚魏黄紫。洛阳种植雄天下,何日移根来此。
青镜里,任淡抹浓妆,莫挽春衫比。人间四美。更天遣舒郎,等闲一赋,千载共心醉。
清平调,漫与东风料理。繁华能扰天纪。沉香亭上无人恨,流入锦江春水。
安故里。又何似吾侪,聊复尊罍耳。清歌且止。怕檀板无知,多娇不耐,惊得彩云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几句,作者回忆了牡丹花在历史上的盛名,尤其是“姚魏黄紫”这些名贵品种,展现了牡丹的尊贵地位。接着,作者提到洛阳曾是牡丹的种植中心,但他感叹这些花如今是否还在这里,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接下来,作者用“青镜里”来形容牡丹的美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无法与牡丹的自然之美相比。这里使用了“人间四美”来强调牡丹的绝美,仿佛是天赐的珍宝。作者还提到了“舒郎”的诗词,认为这些作品让牡丹的美丽流传千年,令人陶醉。
在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转向了对繁华与无常的思考。他提到“清平调”与“东风料理”,暗示繁华虽然美丽,但也可能扰乱天地的秩序。沉香亭是唐代著名的赏花之地,但如今已无人再为它感到遗憾,仿佛所有的美好都随着时间流入了“锦江春水”,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与其执着于繁华与名利,不如像他们这样,简单地在酒杯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他提醒人们,不要用“檀板”这样的乐器去打扰牡丹的美丽,因为它的娇艳是脆弱的,可能会被惊扰而消散。
整首词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不要被繁华所迷惑。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