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

掉臂长安市,遥从日边来。
因过芒砀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间,未央志气拉飒摧。
相望千年馀,安能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比英雄的辉煌与落寞,表达了世事无常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诗人潇洒离开长安,专程来到刘邦故乡芒砀山,登上歌风台怀古。"掉臂"这个动作描写,展现出诗人不羁的个性。

中间七句聚焦刘邦的成功秘诀:善用人才却不顾将士死活。"猛士亡其骸"直白揭露了帝王霸业背后的血腥代价。但"大风飞云亦壮哉"又赞叹了历史的壮阔,体现了复杂的历史观。

随后四句笔锋一转,写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的悲惨结局,他们最终都死在刘邦手中。"寄命寺人髀股间"用通俗比喻,说这些猛将的生死都捏在太监手里,讽刺权力斗争的残酷。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千年已过,何必为古人悲伤?但明天诗人还是要到项羽、韩信的祠堂前徘徊,说明英雄故事依然令人神往。这种矛盾心理,正是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全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把历史沧桑感写得鲜活生动。既看到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也不回避权力斗争的阴暗面,最后落在对英雄命运的永恒思考上,非常耐人寻味。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